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缓释药物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及药物毒性,观察其眼内药物释放规律。方法 将重组内皮抑素蛋白(ES)与乙交酯-丙交酯-己内酯三元共聚物(PGLC)制成内皮抑素缓释药物(ES DDS),将其植入S.D.大鼠玻璃体腔内,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(ELISA)检测眼内药物浓度;透射电镜观察ES DDS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。可变氧的方法诱导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,随机分为5组,生后16天给予治疗:A组为对照组,不给予处理;B组为点眼组,给予0.002% ES溶液点眼,每天4次;C组、D组、E组分别植入PGLC空白载体、250 ES DDSμg及500μg ES DDS。术后采用Evans Blue灌注方法、ADPase染色方法及计数突破内界膜细胞核数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情况,并与对照组比较,统计学分析。结果 500μg ES DDS植入玻璃体腔,1周后可达恒速释放,玻璃体中ES浓度为(18.42±0.37)μg/ml,维持到术后3个月;视网膜组织检查正常。500μg ES DDS玻璃体腔植入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新生血管钟点数明显减少,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(P<0.01);250μg ES DDS玻璃体腔植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(P<0.05);点眼组及空白载体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。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细胞核数计数:500μg ES DDS玻璃体腔植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(P<0.01)。结论 500μg内皮抑素缓释药物玻璃体腔植入可以在眼内达到恒速、有效的药物浓度;250μg内皮抑素缓释药物眼内植入可有效地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;500μg内皮抑素缓释药物眼内植入可安全、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,并使其部分萎缩消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