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的:体内构建小鼠角膜缝线模型,体外用H2O2诱导兔角膜基质细胞应激衰老,研究角膜缘与中央角膜的基质细胞是否在衰老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。 方法:体内采用缝线法构建小鼠角膜损伤修复模型,分别于角膜中央及角膜缘单眼各缝一针,术后不同时期拆线,取眼球,行β-半乳糖苷酶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;体外实验采用分离培养的兔中央角膜(直径<6mm)和角膜缘(直径10>mm)的基质细胞,通过H2O2诱导建立角膜基质细胞的应激型衰老模型,行β-半乳糖苷酶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,检测角膜缘和角膜中央基质细胞应激衰老的差异性。 结果:小鼠角膜缝线7天时,β-半乳糖苷酶染色发现此时角膜基质内已存在有衰老细胞,角膜缝线14天时,衰老的基质细胞数量达到高峰,免疫组化和体外细胞分离培养实验证实衰老细胞为角膜基质细胞,且角膜缘处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中央角膜处细胞。角膜缝线14天拆线,待7天后伤口愈合时β-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阴性,说明缝线创伤导致的角膜基质细胞衰老可随着创伤愈合而消失。体外通过H2O2诱导细胞衰老检测发现,与中央角膜基质细胞相比,角膜缘处基质细胞出现更明显的衰老染色,与体内实验结果相符。 结论:角膜缝线创伤及体外H2O2处理均能诱导角膜基质细胞衰老,且角膜缘处衰老基质细胞数量比中央角膜处显著多,这种差异可能与角膜新生血管、瘢痕形成等过程有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