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
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
作者:王锋  文章来源: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  点击数1228  更新时间:2008/1/18  文章录入:毛进  责任编辑:毛进
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
王 锋
(固始县人民医院 眼科,河南 固始 465200)
摘要:目的 探讨青光眼单纯及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析。方法 回顾2005年10月—2007年10月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168例(185眼),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时间、类型及处理方法,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。结果 185眼中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2眼,占17.30%。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。按浅前房的原因分析:房水滤过过强25眼,占78.12%,结膜渗漏3眼,占9.38%,隐匿性脉络膜脱离3眼,占9.38%,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,占3.12%。经过非手术综合治疗,均在术后5-15天前房逐渐形成,随访6-30个月,眼压控制理想,无严重并发症。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,但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,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。术中精细操作,切口准确,术后合理治疗,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。
关键词:青光眼;小梁切除术;浅前房;原因;治疗

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